或许是一种命运的安排,作为美术院校科班出身、师从山水画大家关山月的杨幸郎,从10岁起就与绘画结缘,至今已40多年了。绘画成为了他人生的支撑,绘画已融入了他的生命。
杨幸郎1959年1月出生于闽南一个农村家庭,从小就饱得闽南山川浸润熏染,上小学时即开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,后经正规学校深造及名家大师指点,潜心临摹和钻研中国历代山水画作,精研传统而不拘泥前人,博采众长而不迷失自我,在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厚重浩渺、雄浑飘逸的艺术风格。
杨幸郎的重彩山水画别具一格,着色鲜明粗细得当,笔法细腻收放有度,既注意整体布局的把握,又关照局部画面的精微刻划,从而达到了远观气势、近看笔墨的意境。特别是在用墨上,杨幸郎讲究各种色彩的合理构成及相互平衡,虚与实,远与近,浓与淡,明与暗,简约组合,天水无界,其笔触展示的浑厚凝重的多层次重叠积染,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大自然的恬静与灵动。
在杨幸郎看来,决定中国山水画之美的不仅仅是技巧,最关键的还是气韵,是灵魂。气韵是中国艺术的内核,是生命之本。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文化积淀,没有生活的积累,没有自然的灵气,是很难悟到精气神那个层面的。杨幸郎的重彩山水画之所以能拨动人们灵魂深处的琴弦,就在于其作品所追求的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理念的升华。
多年来,杨幸郎对传统的理解超越了对形式的沿袭,他对浓墨的使用开拓了用墨的新方法。更难能可贵的,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,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大江南北,创作和展出的作品数以千计,并多次在全国各种美展中获奖,数百件作品被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、军委八一大楼、军事博物馆、京西宾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。人民日报、解放军报、中央电视台、北京电视台等几十家报刊传媒先后介绍过他的艺术成就。2012年和2013年,他又两次应邀赴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书画联展。
从“谁家少年是风流”的唐伯虎,到“吞吐八荒揽古今”的张大千,作为中国绘画传承的接力人,杨幸郎无疑是成功者之一。